夜光云

我们见过蓝天上点缀的朵朵白云。

我们见过压城城欲摧的乌云。

我们迎着朝阳或夕阳,经常看到橙色的云,甚至是壮观的火烧云。

你看过蓝色的云吗?

你可能不相信真有这样的云。

这样的云的确存在,称为夜光云。

比如下图是瑞典斯德哥尔摩拍到的夜光云。

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在太空拍到的夜光云。

什么是夜光云?

顾名思义,夜光云就是夜里发光的云。夜光云很容易识别。

昼夜即将交替,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时,天际开始有亮色,这叫曙暮光。夏季,在维度50° 至 65°之间地区,伴着淡淡的曙暮光,在夜空的对比下,银白色或淡蓝色的云格外引人注目。

但是人类记录和描述夜光云的历史并不久远(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)。1883年,印尼克拉卡托火山猛烈喷发,几个月后,1884年夏,几乎全世界都观察到了夜光云。随后很多年,都观察到,每有火山喷发,夜光云出现频率就增加,因此,人们普遍猜想夜光云形成与火山喷发导致的。直到1926年,观测研究排除了这种想法。

夜光云是如何形成的?

夜光云形成于地球之上约82千米处,即大气的中间层(大气层从低到高分成五层:对流层、平流层、中间层、热层 、逃逸层),而我们看到的寻常的云位于地面之上2-20千米之间,即大气的对流层。

卫星观测表明,要形成夜光云需要有水蒸气、细小颗粒、-120℃的低温。低温使水蒸气凝结成冰晶,尘埃颗粒起的作用为凝结核。

中间层平均温度-85℃,出现-120℃的低温不稀奇,稀奇的是这里有水蒸气和细小颗粒。中间层的确有水蒸气和尘埃颗粒,但是其来源科学家还没有研究得完全清楚。尘埃颗粒可能是重量不足1g的微流星,一年有1000-2000吨微流星进入大气层。地球上火山喷发也可以给中间层贡献灰尘颗粒。

中间层很干燥,但是湿度不是0,约为撒哈拉沙漠湿度的一亿分之一。这么少的水蒸气在-120摄氏度的低温下,可以结成极薄的一层冰晶。冰晶的颗粒大小约为100纳米,光过来会发生散射。我们看来太阳光是白光,其实是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、靛、紫等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。光被散射时,如果散射光的颗粒比较小,各种颜色的光中,蓝光散射得最厉害,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蓝色的云。而我们平常看到的云是白色的,因为平常的云是由大气中的水滴或冰晶比较大,各种颜色的光的散射程度差不多,所以仍然是白色的。

夜光云观察

观察夜光云最佳的地方位于在维度50° 至 65°之间地区,中国大兴安岭以北处于这个范围。统计研究表明,夜光云最佳观察维度为北纬57°附近。夜光云多发生在夏季,因为在夏季 中间层温度比较低(这和我们的直觉不符)。北半球观看夜光云最好选在5月中旬到8月中旬,南半球观看夜光云最好选在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。观测时间是天上出现曙暮光的时候,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6°-12°之间,具体时间与季节和维度有关,大约是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后30-60分钟。

近年来,在低纬度地区也常有观察到夜光云的报道。读者朋友,你先别高兴。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夜光云为什么现在经常造访低纬度地区,但是以比较大的把握推断,这与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有关。

夜光云根据形状大致分为如下四类:

  • 面纱型(veil):没有固定形状,常成为其他形状的夜光云的背景。
  • 条带型(bands):长条形云,大致平行排列,或以很小的角度相交。
  • 波浪型(Billows):与条带型相比,排列更密,云条更短。常与条带型云相交,呈现梳子或羽毛的形状。
  • 旋涡型(whirls):完全或不完全的环状。

从以上各图可以看出,各种类型的夜光云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。

也有夜光云,形状为以上四种类型无法描述,如下图:

标签: 夜光云, 光散射

添加新评论

captcha
请输入验证码